九寨沟20年的变迁-ZT

Filed Under 四川旅游 By 旅行者
Posted on 本文最后更新于2006-05-24 22:03:06
From links http://www.mjjq.com/blog/archives/1090.html

警示·生态之灾

 “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桑塞尔博士在内的国外一些专家的观点是,九寨沟20年后可能会消失。”这些年一直在做关于九寨沟的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张捷教授,是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旅游研究所的所长,每逢谈到九寨沟,他语气中总会透露着担忧。他致力于九寨沟的生态环境研究已经整整20年了。“早在1985年左右,我自己还在念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涉足九寨沟的生态环境研究。”
  怀念:地面苔藓厚厚牧童不肯照相

  “我最初一次进沟的时候,由于游人尚不多,地面上有着厚厚的一层苔藓,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这些在如今的九寨沟游览区域已经鲜见了。当时进沟,我们还能见到许多大瀑布。后来因为修路,不少瀑布就消失了。现在我们还能根据路的位置和走向判断出一些地区原来存在瀑布。高瀑布原本很多,但是现在也很少见。这也许和当地的河流变化有关,但也不排除是受到了游人的间接影响。”说话时,张捷的语气不无遗憾,当时不仅自然风貌保持着原始的风光,就连当地人也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并不愿受到太多的外来打扰。“我记得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时候到沟里,我们见到了当地牧民放养的羊群,有人想与羊群合影留念,结果看羊的小牧童死活不同意,他觉得我们来给羊照相,就会将羊的灵魂带走,打破当地的宁静。”

  危机:游人蜂拥而至景区屋满为患

  但这一情况在1987年以后,尤其是1990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九寨沟旅游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游客数量成倍增加,而其发展模式仍然沿袭了早期的粗放型模式。旅游者蜂拥而至,九寨沟内忙着修葺旧屋,平地起新楼,几百户人家都成了客栈,有的还建起了带“星”的宾馆,整个沟里竟然有5000多张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砖、马赛克、卫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虽然有关部门早就要求九寨沟要“沟内游,沟外住”,但是很长时间九寨沟都处于“屋满为患”的状态。“1990年左右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九寨沟,确实很为当时看到的情景担忧。不讲规划的房屋大批出现,废弃的建筑材料随意堆置,土质和植被被伤害。宾馆饭店四周污水横流,垃圾丛生。水质也很差,水是九寨沟的灵魂,素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但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足足堵了几个小时,有的游客在沟外排队排到夜里也没能进来,沟内沟外的旅馆均爆满,不少人睡在车上。回忆起这种景象,张捷不胜唏嘘。

  希望:生态保护措施初见成效

  不过,对于“20年后九寨沟的美景将不复存在”的观点,张捷认为有点过于危言耸听。“其实两个结论的差异可以看作是两种不同学术观点争论。关于‘20年后九寨沟消失’的结论是依据景区的游人最大容量得出的。但景区的容量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态地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陌生的概念,张捷举了个例子,“比方说,按照过去一个游人对景区的破坏影响程度来计算,景区的最大容量为1万人次/日。但是通过改进管理,增添相应的环保设施后,单个游人对环境的破坏可以降低到过去的一半,那么景区的最大容量就可以相应地扩大到2万人次/日,实际上总的影响程度和过去是持平的。”“游客的破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游客进入森林后,对林区土地的践踏,对树木的触摸等,这些是对景区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影响;其次,大量的游客到达九寨沟后,食、住、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当地居民为了接待游客而过度地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这些是间接的破坏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会对九寨沟的动植物正常生长有所影响。”

  通过实地考察,张捷认为九寨沟管理部门针对这些问题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01年5月1日起,九寨沟管理局下了死命令:景区内的宾馆饭店一律关闭,游客一律“沟内游,沟外住”。投资近百万元的跑马场也在一片责骂声中被拆除。管理局从每年的门票收入中拨钱给当地居民作生活保障费,同时安排当地人给景区打工。沟里1000多居民绝大部分都在景区内找到了保洁、护林、消防、票务等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农民自觉地退耕还林还草,64000公顷的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恢复到63.5%。从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沟管理局又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所有旅行社都必须在网上预订,给沟内减压。

  为了避免游人直接践踏林区,九寨沟管理部门投资了数千万元在各景区建立起人行栈道,游人全部在栈道上行进,既能不受干扰地观赏美景,又可避免直接接触景区。为了满足游人接触自然的愿望,有关部门在一些次森林地带用铁丝网圈出一定的区域,让游人在限定的范围内直接“下地”,而更多的原始森林则被封闭在游人活动范围之外,这样以较小的代价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生态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同时在景区栈道、景点(不影响景观)已修建17处钢架结构游人休息厅,集观光、休息、购物(限饮料、干杂食品)于一体,每个休息厅可容纳50至100人。为了解决游客的吃饭问题,管理局在沟口兴建了惟一的一个带环保设施的餐厅。

  车辆不得进入景区,游客一律乘坐环保大巴。目前各候车点已安装了7个隔离栏,做到人车分离,有序排队上车。改变以往乘车时拥挤、争位的现象,保障游客乘车秩序,便于观光车灵活调度。

  采用了不少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环保设施。28座生态厕所采用电子监控,自动更换保洁用袋,排泄物通过自动打包后,由专用清洁车运出景区进行处理。还有8辆车载式流动厕所。

  原本在九寨沟沟内设有垃圾厂,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就地埋在山里,这对九寨沟的破坏可想而知。现在诺日朗、火花海两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启用,景区内的生活垃圾也一律运出沟外处理。

  管理局还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院制定了九寨沟环境保护规划和景区污染防治规划,建立了九寨沟环境监测站,开展水质、大气和噪声等监测。“九寨沟目前的生态保护措施在国内而言,是做得最好的。”张捷非常肯定地说。

原文转载自: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固定链接  |  归类:四川旅游  |   发布于:2006-05-15 09:59:35

上一页:珠峰徒步:触摸世界之巅

下一页:挑战极限:9月10日拉萨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挑战赛

Comment


Post a Comment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