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不是“消失的地平线”
Filed Under 精彩网摘 By 美景旅游网
Posted on 本文最后更新于2006-11-05 12:18:17
From links http://www.mjjq.com/blog/archives/1415.html
10月的最后几天,云南大理古城走来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
冰斗、断裂带、水汽通道、生态旅游、藏传佛教、生物多样性、物种垂直分布……热烈的讨论中,不时传出颇为陌生的专业词汇。
不少人手里拿着一卷版本不同的书籍。翻过封面,是《消失的地平线》。十几辆越野吉普上飘舞着红白两色旗帜:“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九洲SOD中国香格里拉大型综合考察队”。
大理、宁蒗、稻城、德钦、芒康、波密、林芝、贡山、丙中洛……未来50天,这支由地学、生物学、地名学、民族学、宗教学等近20位专家组成的队伍,将踏访川滇藏三省区的8个地州、近百个城镇,行程超过5000公里。
他们要去的地方,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大香格里拉。
图片:藏族牧羊少女 摄影:黄胜春
图片:松赞林寺喇嘛 摄影:娄伟
图片:秀丽的拉属都湖 摄影:孙林玉
大香格里拉在哪里? 象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把目光从蓝灰色的屋顶引向上方灰色的岩石棱堡,这风格犹如维特角塔一样壮美而深沉。远处,在那座光彩夺目的金字塔上面,高耸着卡拉卡尔的银峰雪壁。山峡的底部深得模糊不清,呈现给你满眼的翠绿,风被挡在了外面……”
1935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畅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描绘了一个宁静、绮丽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那里有雪山、林莽、寺庙、喇嘛,是神奇的世外桃源、和平的人间乐土。
“小说中描述的香格里拉并没有确切的地点,而是青藏高原东南一带的人间仙境和多民族融洽相处的和谐社会。”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刘嘉麒院士说,具备这些特色的不只是现在叫“香格里拉”的中甸县。事实上,整个川、滇、藏交界地域高山纵横、峡谷幽深、雪峰擎天,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此交汇复合,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和三条水汽通道。与之相应,这里的热带纬度向北推进了3―6度,在北纬30度的地方仍分布着柠檬、香蕉等热带作物。
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和众多深切的山谷,成为古老生物的避难所,树蕨、红豆杉等“活化石”随处可见。尽管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但这里的海洋性冰川仍得益于水汽通道而继续存在,甚至有所发展。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长期在珠峰地区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科考,对其周边美不胜收的人间奇境留下深刻印象。
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邻水而居,择地而聚。他们祖祖辈辈与鸟兽同歌共舞,与山水同呼吸共命运。藏、彝、怒、白、纳西、傈僳、独龙、普米、摩梭等民族共同谱写了灿烂的文明,构成了多民族融洽相处的社会景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香格里拉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刘嘉麒院士这样说道。
何以造就“多样性”共存共荣的样本
随科考队而行,说得最多的词汇是“多样性”,听得最多的句式是疑问句。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对大香格里拉自然环境多样性的生动描绘。在滇、藏、川三省区,仅杜鹃花就有420多种。只有两种杜鹃花的北京、山西,根本就无法跟杜鹃花如海的横断山区相比。
再来看文化。沿滇藏、川藏线西行,一路上多姿多彩的民居、服饰、语言、宗教、民族风情,构成一条多元文化的民族文化走廊。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在此交叉融合。“天主教堂缺东西了,可以到佛教寺院里去借。教徒甚至相互参加对方的节日庆典。在一些人家,丈夫信奉基督教,妻子信奉佛教,没有任何冲突和障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丹增研究员告诉我们。
是什么造就了这里极其多样的生物物种和文化源流?是什么让这么多迥然不同的生物和文化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存共荣?
“香格里拉是小说家的想象,而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文学的想象里。”自然地理学家张百平研究员认为,中国科学家对香格里拉应该有独到的认识和理解。香格里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香格里拉和藏族传说中的香巴拉有什么关系?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水汽通道对香格里拉的形成有何影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香格里拉能否继续成为共存共荣的样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勉励科考队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交叉、相互渗透,有所前进,有所发现。“我们必须在充分理解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才能创新和进步。”
明天会怎样? 不能简单划地为界
“解释现在,是科学的重要功用。指导未来,更是科学不容推卸的责任。”10月28日、29日两天,科考队在大理召开与政府部门的座谈会,了解当地自然环境、人文传统的演变,探讨未来发展的路径。
陈挺恩研究员1973年到大理来时,蝴蝶泉边还有不少蝴蝶。1983年高登义研究员来时,蝴蝶数量就大大减少了。等到2000年张百平研究员再来时,一共只见到3只蝴蝶。
“是什么造成了蝴蝶泉30年间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不会继续发展下去?”张百平问。“从生态学看,苍山和洱海是一个完整系统,现在分别成立了保护管理局,之间如何协调统一?说得远点,前段北师大有一项研究成果,说在雅砻江大峡谷发展旅游比建大坝对当地的发展贡献更大。那么在怒江大峡谷、金沙江大峡谷,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又不让当地人守着资源受穷?”
张百平说,在这些地区,一些云南人认为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属自然遗产,而海拔2000米以下的干旱河谷不是自然遗产,希望调整自然遗产保护区的边界线,以便建设水电站。“这种观点在科学上成不成立?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这都需要我们去研究。”
丹增研究员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大香格里拉地区人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产生影响。比如为了挣钱,极少数藏民也开始捕鱼卖鱼,还有个别人以民族矛盾为名处理利益冲突。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世界要和谐,人类要发展。我们研究香格里拉,不是简单地划地为界,把谁排除在这个概念之外。”高登义说,“香格里拉不是‘消失的地平线’。让和谐发展的香格里拉成为全人类的理想,让整个地球都成为香格里拉,那该有多好!”
原文出自:《人民日报》 (2006-11-03 第10版) 作者: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