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旅行拒绝刻意而为-ZT

Filed Under 精彩网摘 By 旅行者
Posted on 本文最后更新于2007-02-09 16:12:20
From links http://www.mjjq.com/blog/archives/1499.html

图片去年9月,我曾在学校里看到过一份宣传海报,有个名叫“多背一公斤”的公益组织和学校的社团合作,号召大家在旅行的同时,尝试着做些公益活动。这个组织希望年轻人在旅行时,尽量多背些文具、书本给山村里的孩子,他们以“多背一公斤”作为倡议的口号,在校园里开展宣传活动。
最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这个组织的网站。他们有自己的论坛,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注册了数千名会员,该组织提倡如下三个理念:传递——出行时多背一公斤,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背去一份小礼物;交流——旅途中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开阔彼此视野,激发信心和想象力;分享——归来后通过网络的方式分享信息和经验,并发动更多的朋友参与。

在最初的印象中,我并不看好这样的号召,因为这种公益活动普遍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他们虽然出于善意的关怀,但正如很多人所反思的,在这种善意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现代文明对乡土社会的冲击与影响。就好像在西部的很多景区,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传统社区已经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讲,我会对类似的公益活动抱有绝对的理解,但是在现实中,总会有人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其加以指责。

但是,在浏览完他们的网站后,从情感上,我已对此项活动产生明显的好感。这些志愿者并不打算以恩惠的姿态示人,相反,他们在努力维护一种人际间的平等状态。在网站的宣传中,他们强调与当地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并希望以在场者的心态,与所有人一起分享沟通中的快乐。在网站留言中,我看到活动的发起者这样讲:“我们最多只配和孩子们做朋友。”这种低调与亲和力值得钦佩。

更重要的是,在“多背一公斤”活动的参与者看来,他们首先是旅行者,其次才是志愿者。这种“旅游为主、公益为辅”的理念,也让人欣赏。当人们并非刻意为之时,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帮助,反而彰显出它的可贵之处。互动的双方不再是某种不平等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旅行中的邂逅与相逢。我相信在交往的过程中,公益的目标或口号首先需要被淡化,才能真正达到其希望实现的价值,如若不然,来自外部世界的价值观就会以过于武断的方式,扰乱原本的宁静。

这项活动最打动我的,就是它那种扎根于旅行本身的生命力。不管这个组织的未来如何,或者它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效,我在他们的理念中,看到了一种最鲜活的召唤与鼓动。大多数公益活动,总是通过某个组织、某个项目来运作。有时,这种运作的方式把所有的关怀与博爱都匿名化了,不管是施惠者还是受惠者,都很难在这样缺乏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共鸣。

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说,他更喜欢一些国外慈善组织的做法,当捐款人捐了一笔钱时,他们往往会寄来一份清单,告诉捐款人这笔钱捐给了哪个地方的某某人。这种确定无疑的一对一的关系,往往使双方都能感受到真切的情谊。我赞成旅行与公益的结合,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奉献,最应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到传递。 

本文作者:李晋

公益网站>>多背一公斤

固定链接  |  归类:精彩网摘  |   发布于:2007-02-09 13:41:13

上一页:法国蝉联全球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称号

下一页:体验尼泊尔之美的十种玩法

Comment


Post a Comment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