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选美引争议: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Filed Under 精彩网摘 By 旅行者
Posted on 本文最后更新于2006-03-19 07:55:00
From links http://www.mjjq.com/blog/archives/512.html

       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联合评选活动的所有奖项都已揭晓。最后揭开面纱、份量最重的专家学会组获奖名单与10月的杂志一起,一出场就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拿着这样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日前《中国国家地理》的执行总编单之蔷接受了新浪网独家访谈。

  问:推出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专家学会组获奖名单,完成这样一本巨厚版的杂志,您作为参与者,是如何评价这次的评选活动呢?

  答:不论外界如何评价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刚刚完成的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事,这就是对中国的景观(主要是自然景观)进行选美。我们把中国的景观分成了15个类别,就每一类景观“谁最美”进行评比排行,在国内数百位一流专家的帮助下,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问:现在结果已经出来,您在看到这份结果之后,有些什么样的感受?

  答:我们根据15类景观最美排行榜画了一张图,把进入排行榜前几名的景观的位置在地图上标出来。

  看着这份图,我首先注意到:代表这些景观的点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国的西南——川滇藏的交会处,即横断山区。这与我们在2004年7月的专辑——“大香格里拉”中表达的:横断山区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不谋而合。而另一个密集区在新疆天山,这是我从没想到的。

  大家知道中国地势从高到低分三个台阶。我们发现中国最美的景观分布有一个规律:它们多数分布在三个台阶的分界线上,也可以说是在台阶转折所形成的“楞”上。“楞上”多美景。

  问:您能具体说明一下这个规律吗?

  答:中国的地势有三个台阶,三个台阶有两条楞线,两条楞线上有无数美景。

  一条楞线即青藏高原的边缘线,这条楞线是首尾相接、闭合的。这条闭合的边缘线画出的青藏高原的形状很像一只鸵鸟。这里因为巨大的高差,冰川向下掘蚀,河流向下深切,高山也随之出现了。因此这里是我国极高山(海拔大于4500米)的分布区。极高山上有雪峰冰川,这也是中国大地高耸入云的冰雪圈,一座座雪峰像极了多棱的钻石,光彩照人。

  我认为这里的雪峰、冰川是中国足以傲世的美景。说起瀑布,我们没有北美的尼亚加拉和南美的伊瓜苏那样壮观的大瀑布;说起湖泊,我们没有美、加边境那样浩瀚的五大湖;说起草原,我们没有阿根廷潘帕斯那样辽阔的草原,但说起雪山和冰川来,无论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还是美洲的安第斯山,这些山上的冰雪,都比不过我们青藏高原边缘线上那些美丽的雪山和冰川。

  第二台阶与第三台阶的分界线,线的两端大致是黑龙江省西北角的开库康镇和广西的东兴市。这条线是中国的又一条美景带。山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华山、武当山、神农架、张家界等;峡谷有晋陕大峡谷、三峡等;瀑布有壶口、黄果树、德天瀑布等;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洞穴极品(双龙洞、腾龙洞、雪玉洞、黄龙洞、织金洞)及喀斯特奇观,如天坑、地缝、竖井、天生桥等大都汇聚于此。

  这条线不仅是一条美景带,还是一条中国景观性质、风格、数量的分界线。它把中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面,自然风光稀缺,西面到处美景,但人文景观则相反,是东多西少。因此这条线可以看作是中国自然和人文美景的稠密与稀疏的分界线;这条线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文景观的分界线,线以东的汉文化景观丰富,以西则是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多(关中盆地和四川盆地是个例外);这条线不仅是量的分界线,也是景观性质和风格的分界线,线以东的自然风景,精致、俊俏、朦胧、优美;以西则宏大、壮丽、豪放、雄浑。就美的震撼性而言,中国地势的三个台阶,也是美的梯度,从东向西,一个比一个强烈和震撼,到了第一级的青藏高原,达到高潮。

  一个例外,这条线以东有一条自然美景带,就是中国的海岸线和近海的岛屿链。经过了美景缺乏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大地在这里发生了一次陆地与海洋的转变,如果把近海的海底——大陆架看作是大陆的延伸的话,那么它是中国的第四个台阶。同样,这里的美景也是分布在“楞”上。在海浪、海洋生物以及河流河口等因素的作用下,起伏的地势变成了美景。

  问:您觉得中国最美景观的分布为何会有这样的规律?

  答:因为“楞”所在的区域正是地壳在内力作用下剧烈变化的地方,这里或断裂沉陷成谷成壁;或挤压抬升成山成岭,形成了“大起大落”的本底。只有大起大落,山才能怒,水才能急。在这个“底”上,“大起”的极高山,雪吻蓝天,冰乳大地;“大落”的河流,劈山成谷,跌水为瀑。甚至溶洞也因“大起大落”的地势,才能既深又长。

  找最美的山,当然要在青藏高原的这条封闭的边缘线上找,因为高度是山之所以是山、之所以美的第一要素,而这里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最美的山不在这里,在哪里呢?我们知道高原面上较为平坦,相对高度不够,能够形成极高山的地方只能在高原的边缘处,即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的 “楞”上。

  问:以青藏高原为例,山是巍峨,天是蔚蓝,但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三四座给了这里的雪山,不会太单调了吗?

  答:如果你以为青藏高原的边缘线上的那些山仅仅是一个冰雪的世界,那你就错了。仅仅有冰雪并不稀罕,也不一定震撼。高纬度地区如北极圈、南极圈内终年冰雪覆盖,中国的东北、西北冬季也是满天飞雪,山河色变,但那并不构成最美的景观。而这里的冰雪就不同了,它是亚热带和温带的冰雪,随山势升高而温度急降,才使冰雪存在。在地球上同纬度的地区,不是炎热沙漠就是阔叶树的世界,而这里却有一个冰雪世界,就显得独特而美丽了,因此这里的冰雪是炎热中的冰雪,是与绿树并存的冰雪。

  青藏高原的边缘线无疑是中国最美的景观串连线。一个人如果没到这里走过,就不会知道自然有多美,中国有多美。

  问:这次的评选,有“专家学会组”,也有“媒体大众组”和“网络手机人气组”的评选,而后二者与前者的重复并不多,这是为什么?

  答:三个奖项分成了三个组别,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选的。后二者是从大众的角度评选的,评选主体是大众,结果也可以代表大众一致认可的标准。专家组并不一定是在审美上权威,而是评委中的大部分人都亲自去过这些一般人不常去的地方,也就是说有了更广阔的视角。

  我注意到在我们这张图上,美景空白的区域恰恰是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历史最深厚的地区。这说明了什么呢?我想起一位著名的学者对人的需求进行的层次划分:首先是体内平衡的需要,即吃饭穿衣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求,再次是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最后才是美的需要。人们纷纷离开了地势起伏美丽但生活并不舒适的峡谷、高山地区,来到了冲积平原和盆地中,虽然那里最少美景,却是最富饶、最易生活的地方,因此也成了人类最集中的地方。强势的文化和民族必然最先占领那些平原和盆地,因为那里的富饶可以满足人类位居前列的需求,而把峡谷、高山等美丽留给弱势民族,因为美是人类最后的需求,虽然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当平原和盆地中强势文化的人们满足了衣食、安全等需求,开始追求美时,才发现美景不在身边,而是在远方。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自然美景分布的规律:美景不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也不在主流文化的区域,美景分布在人烟稀少或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问:可是在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竟然大部分在东部人口稠密区,这里被授予了各种各样的称号,成了旅游的胜地,与您说的规律并不相符?

  答:确实,我也很惊讶。惊讶之余,产生的是怀疑,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权威性的怀疑,它们真是中国最美的风景吗?假如一个中国人或外国人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名录制定一个类似“一生必去的若干个地方”那样的旅行计划,当他完成计划后,能说他见识了中国的山水吗?他会为中国自豪吗?他会不会认为中国在自然景观方面只不过是世界上一个三四流的国家?可是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度。

  问:您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突?

  答:一件事启发了我。当讨论给 “中国最美的山”、“最美的峡谷”等颁奖时,我们发现:对于许多入选的景观,不知奖杯颁给谁。譬如:中国最美的山第一名:南迦巴瓦;中国最美的峡谷第一名: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最美的草原第一名:呼伦贝尔大草原等等,谁来领奖呢?山、峡谷、草原……是不会来领奖的,我们竟找不出最能代表它们的人。这难道不是它们过去一直默默无名的原因吗?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的地方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越多,无非是它们更有影响力,它们不仅是政治和经济的强者,还是语言和话语的强者。它们占据了最易生存、最富饶的地方,这还不够,还要通过话语、符号和意义的生产和操作把这些地方说成是最美的地方。

  当我们把南迦巴瓦评为中国最美的山第一名时,我知道它丝毫不为所动。我知道在中国还有许多“南迦巴瓦”沉默着……

原文出自:新浪

Technorati Tags: , , ,

固定链接  |  归类:精彩网摘  |   发布于:2005-10-24 01:24:12

上一页:重装操作系统必看

下一页:中国最美十大名山:K2-乔戈里峰

Comment


Post a Comment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