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印象 ] 畅游怒江:喝完同心酒,再上刀山下火海

Filed Under 旅行游记 By 旅行者
Posted on 本文最后更新于
From links http://www.mjjq.com/blog/archives/716.html

怒江,是中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水流湍急,汹涌澎湃,堪称"三江第一怒"。夏天的怒江,如傈僳族彪悍的男子汉,巨浪滔天,响声震霄;冬日的怒江,像一块兰丝带,蜿蜒于崇山峻岭当中,如傈僳族女子般妩媚百态。

据说,继《五朵金花》、《阿诗玛》之后,一部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怒江魂》前些日子已经在昆明试映,这是第一部傈僳族自己的电影,讲述了上个世纪初期发生在怒江大峡谷的傈僳族人民的传奇生活。
古人曾以"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描写怒江,沿江而行,峡谷愈加陡峭,怒江狂暴起来,横冲直撞,掀起如雪的巨浪。阴沉的天气,浓淡不一的云,如幽灵般在两边山崖上游荡,更显得峡谷幽深,神秘。虽然横架在怒江上的桥越来越多,但溜索仍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可以在当地熟手的帮助下,紧抱如凌空飞燕般的傈僳女子,听耳边呼呼而过的谷风,飞越怒江天堑,让背后的尖叫声成为日后自豪的理由。

福贡是傈僳族的聚居区。太阳就要在西边的高黎贡山落下时,我们终于到了峡谷深处的傈僳族小寨。

"槟榔江的流水最清,傈僳族女人的衣裙最美",到傈僳山寨做过客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当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之时,傈僳族姑娘就穿着鲜艳夺目的花衣裙走来走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当她们赶着牲畜上山放牧,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翠绿的山野牛羊跑,加上傈僳族姑娘五彩缤纷的花衣裙的点缀,会给人一种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感觉。她们的包头是用呼色布料做成的,上面镶嵌着贝壳、银饰,加上耳坠、手镯,当她们载歌载舞的时候,发出一阵悦耳动听的响铃声,撩人心弦,小伙子听了难免为之动情。

"同心酒"是怒江大峡谷中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傈僳语称为"双杯打"。在与客人饮酒时,习惯上不分男女,都与客人喝"同心酒"。喝"同心酒"时男女双方脸贴脸,嘴挨嘴,让酒同时流进主客的嘴里。喝了"同心酒",在傈僳人的心目中,是咱两关系最铁,最值得信赖的好兄弟、好朋友,"上刀山"、"下火海"眼睛都不眨一下。

当粉红的野樱花在怒江峡谷竞相绽放的时候,傈僳年历正好进入12月份,而这个月的20日前后是傈僳族传统的"阔时"(过年)节,所以,每年樱花开放时就是傈僳族过年的日子。节日期间,人们除了在家祭祀祖先,相互祝贺,或在村中举行射弩、跳舞、对歌等娱乐活动外,还要带上行李或食物,到远离村寨的温泉"春浴",在六库登梗温泉举行赛诗对歌的"澡堂会"。到了二月初八,人们要在广场中央用36或72把寒光闪闪的长刀绑成高耸的刀梯,欢度规模盛大的"刀杆节"。

"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行"。唱歌几乎成了傈僳族人的"第二语言"。傈僳族人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又唱又跳,而尤为喜欢对歌,特别到了过年,歌手们的对歌可以连续对上几天不断。优美动人的歌声此起彼伏,就是到了深夜,歌声仍然在熊熊的篝火旁回响。傈僳族吹奏乐器"的哩嘟"又称"哦里哦马",用于独奏或舞蹈伴奏,多由女性吹奏。

射弩比赛也是傈僳族年节的重要内容,人们在聚会歌舞的同时,青壮年男子就常常拿出自己心爱的弩弓,于百步以外置一靶子,比试各人的本领。对傈僳人来说,弩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家家都有,男子人人都精熟,其弩用野桑或其他硬木制成,弩线用牛筋。一般青年男子用的弩须用很大劲才能上弦,可以称得上强弩。弩箭用竹或硬木制成。为了提高弩的威力,傈僳人常常在箭头涂上生草乌等剧毒植物的汁液,这样可起到"见血封喉",射中即亡的作用。

在怒江峡谷,最出名的民俗,要算在春节期间举行的"澡塘会"了。所谓"澡塘会",是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怒江的水蓝了,江边的木棉花开得红彤彤的,住在高山峡谷的傈僳人背起毯子、被子,带着米、肉、油、盐、菜和炊具,开始了传统的春浴。他们在岩壁下、石洞里、石缝中铺上干草,展开被子,成就他们七天的"家",开起了露天宴,下到烫人的简易石砌温泉澡池中,洗去污垢,舒展筋骨,然后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对歌跳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中一边搓洗,一边说笑,嬉戏打闹,其乐融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澡塘会",其实就是傈僳族的狂欢节。怒江的春天从澡塘开始,这里是人间真正的春天。

"刀杆节",是傈僳族同胞最庄严神圣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源于一个悲壮而深情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汉族和傈僳族的远祖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后来,"兄弟大了要分家",汉族哥哥和傈僳北北分别用石桩和草绳各圈出了一片土地,谁知突然起了一场野火,哥哥打的石桩牢牢在地,而弟弟结的草绳却成了灰烬:属于自己的土地怎么也找不到了,只好四外流浪。最后来到高黎贡山上的原始森林里容身,靠打猎度日,生儿育女。可是,境外有些坏人却不让他们安安生生地过日子,常常派军队来到他们的寨子烧杀抢掠。汉族哥哥的后人知道后,就派了兵部尚书王骥率领大军来帮助他们打败了坏人。王骥在边疆建关设卡,教年轻力壮的傈僳人练兵习武,并发给他们粮米银钱。不料,朝廷里的坏官却诬陷说王尚书想造反,怂恿皇帝把他召回。接着又暗作手脚,在接风宴席上将人毒死了。噩耗传来,傈僳人民悲痛万分。他们愤怒地燃起了堆堆篝火,还用高高的树杆和锋利的长刀架起了"刀山",发誓要化悲痛为力量,"上刀山,下火海",也要牢牢保卫好王尚书帮助他们建立起来的美好家园。

每年二月初七夜幕临之时,山上的一堆堆篝火便在山寨固定的节日场地上熊熊燃烧起来。男女老少便绕着火堆纵情地边歌边舞,这叫"打歌"。待篝火燃成老大一堆通体透红的火炭时,便有剽悍勇武的傈僳汉子缠赤巾、穿赤衣、摇赤旗,迎着赤焰,赤脚跃入赤炭之中,手舞之,足舞之。"火海"中,他们时而狂奔乱跳,踢得炭火如钢花乱溅;时而又兔起鹘落,在火场中翻跟斗打倒立;时而又捧起大捧小捧的炭火往脸上揉......烈焰腾腾,火星四蹿,不时引得人们"哦哦哦"惊出--这便是"洗火澡",也就是"闯火海",据说这是"上刀山"的前奏,既可驱妖避秽,又可以活络筋骨,有点像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的"热身"。

二月初八,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来临。场子中央那架用两根巨木和72把或36把钢刀绑成的五彩缤纷、高耸入云的"刀山"磁石般地吸住了千百双目光。刀是真刀,一律朝上的锋刃闪着蓝幽幽的光,一试,触棉立断;光脚,一样血肉长成的赤脚,怕伤着,就请寨中长者洒上些"符水"。然后喝酒,大碗大碗的壮行酒;接着头一昂:"上刀山!"于是,手握刀刃,脚踩青锋,一步一高,一高一险......这时,流云凝步,飞鸟忘翔。直到第一位勇士矫健的身影出现在蓝天白云之上的"刀山"之巅,手拉杆头来了个惊险之极扣人心弦的凌空倒立,然后反飘扬在"刀山"之上象征着胜利和吉祥的五色旗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依次抛插在地面之上,群情激荡的欢呼之声才春雷般炸响,林涛般涌动。

而今,起源于一群人对一个人的特殊纪念方式的"上刀山,下火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担重任的国之魂魄之中,并以其强大的视觉震撼力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理性内蕴走出了山门,在昆明,在广州,在北京......高高扬起了历五百年风雨而不蚀的勇者之旗。

固定链接  |  归类:旅行游记  |   发布于:2006-01-13 09:56:33

上一页:[ 云南印象 ] 在丽江酒巴喝酒,看有意思的东巴文字

下一页:[ 游记 ] 丽江-世界上艳遇率最高的王牌温床

Comment


Post a Comment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

验证码